2024-07-26
中国政府已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,如2020年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,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15%左右。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,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、推进核电建设。到2020年,中国将显著提高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。
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下,能源发展展现出了多元而复杂的特点。首先,资源总量丰富,化石能源如煤炭资源丰富,2006年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,但石油、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。可再生能源如水力资源丰富,理论蕴藏量巨大。然而,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,尤其是煤炭和石油,这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。
我国能源现状如下: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。 中国的能源供应持续增长,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。 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为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。 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对全球能源安全贡献突出。
在2060年,我们生活中消耗的能源可能有70%来自电。这是一个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的预测。在2021年的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,同时也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理事长辛保安指出,2020年,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为27%。
近日,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表示,202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为 27% ,预计2030年、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 39% 和 70% 。
“便利”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。比如,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,超市电耗70%用于冷柜,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%。
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,煤炭为主导地位。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,在一次能源消费中,煤炭始终占70%左右。中国进口石油已占石油消费的55%,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。中国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,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%,列世界第三位。
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,其中煤炭占据主导地位。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,煤炭的比例一直维持在大约70%左右。我国进口石油量已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5%,这使得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。我国煤炭保有资源量达到10345亿吨,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%,排名世界第三。
我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(我国煤炭消费量每年约占全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%,可以称为全球煤炭消费的第一大户,约占我国消耗总量的67%,世界平均水平是25%),且能源利用率低,专家预测,在本世纪前30年内,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们,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。
1、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下,能源发展展现出了多元而复杂的特点。首先,资源总量丰富,化石能源如煤炭资源丰富,2006年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,但石油、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。可再生能源如水力资源丰富,理论蕴藏量巨大。然而,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,尤其是煤炭和石油,这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。
2、对于非常规能源,中国也积极开放市场,允许外商独资或与中方合作开采非油气矿产,并提供税收优惠。同时,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电力、煤气生产和供应,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领域。中国政府坚守世界贸易组织承诺,优化外商投资环境,清理与世贸规则不符的规定,加强能源政策透明度,并推动能源贸易多元化。
3、中国的能源发展以改善发展环境为核心,遵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,深化体制改革。1998年,石油行业进行了战略性重组,构建了上下一体化的新体制。2002年电力行业完成了政企分开和厂网分离。煤炭工业在市场化改革后,2005年进一步深化,依据国务院意见推动行业发展。
4、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力在不断提升,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。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,中国已具备强大的生产供应基础,目标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来增强供应能力。中国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,煤炭资源尽管已探明的只占蕴藏量的13%,但可采储量丰富。水力资源开发仅20%,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具有较大未开发潜力。
5、在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,中国强调煤炭的清洁利用,实施沉陷区治理和煤层气开发,限制开采高污染煤炭,发展洁净煤技术。同时,严格控制燃煤电厂排放,要求新建燃煤电厂安装脱硫装置,并推进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,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公交车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构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点领域包括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、增强油气供给基础保障能力、增强煤炭煤电托底保障能力、增强能源综合储备能力、增强乡村清洁能源有效保障。推进能源革命,建设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。
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, 推动工业生产领域扩大电锅炉、电窑炉、电动力等应用,加强与落后产能置换的衔接。积极发展电力排灌、农产品加工、养殖等农业生产加工方式。因地制宜推广空气源热泵、水源热泵、蓄热电锅炉等新型电采暖设备。
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;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;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;更大力度强化节能降碳。
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、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,增强要素保障能力,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。
一是海上风电。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对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描述是:大力提升风电、光伏发电规模,有序发展海上风电,海上风电基地的重点建设将位于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等地。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,海岸线总长度达3.2万多千米,主要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,恰好解决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。